本帖最后由 雷柏 于 2014-12-22 11:16 编辑
本帖转自http://bbs.21ic.com 跑马灯实验:将一排led灯按一定的时序循环点亮。 说到它,相信许多人都要会心一笑。跑马灯实验和PC机软件领域的“hello world”同属于骨灰级的入门实验。几乎所有嵌入式领域初学者都从这个实验开始,满怀激动地踏上技术之路。那第一次用程序点亮led灯的激动,那曾经的青涩与懵懂,隽永难忘。 但多年工作后,我发现那些学校实验代码,和专业软件公司的代码之间,其差距实在难以估量。尤为遗憾的是,有许多工作多年的工程师,写出的代码处也还处在这种“实验水平”,一旦搭建的目标系统功能稍显复杂,就会一团乱麻,程序千疮百孔,全局变量遍地皆是,首尾难顾,维护起来困难重重。 为了避免这些实验代码继续“荼毒”下一代,本章以跑马灯实验为例,朝着商业代码的方向,进行循序渐进的优化变形,让读者明晰学校与社会的差距,并初步领会系统的架构之美。 闲言少叙,先上一段最原始的跑马灯代码。该代码从百度搜索获得。
- #include<reg51.h>
- #include<intrins.h>
- #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
- #define uint unsigned int
- void DelayMS(uint x)
- {
- uchar i;
- while(x--)
- {
- for(i=0;i<255;i++);
- }
- }
- // LED 跑马灯(从右至左)
- void main()
- {
- P1=0xfe;
- while(1)
- {
- if (P1==0x7f)
- P1=0xfe;
- else
- P1=_crol_(P1,1);
- DelayMS(80);
- }
- }
- 代码1 最原始的跑马灯代码
复制代码 将这段代码编译、载入51的目标板,只要led接的是P1口,跑马灯的效果还是能够出来的。可如果从系统的可阅读性、可移植性、软件规范等角度去审视,这段代码无疑可称得上是“简陋”。 接下来,我们将循序渐进对其进行逐次改造,最终成为一个该功能下还算合理的“软件架构”
|